首页 > 新闻资讯

回眸2022 启航2023

发布时间:2024-11-30 10:40:29 作者:竞技宝测速入口

  2022年,德阳市罗江区中医医院在德阳市罗江区委、区政府及卫健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各级党委政府重大会议精神,牢记“仁爱、精业、团结、进取”的院训,大力实施“中医优势、中西并重、以人为本、科技兴院”的发展的策略,践行“筑巢引凤、暖巢留凤、固巢育凤、强巢用凤”的人才方针,积极融入“大同予共”现代化新罗江建设征程,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力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二级中医医院绩效考核、老年绿色通道建设和区委、市卫健委巡察(查)整改工作,积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持续提升医疗服务的品质,推动区域内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

  坚持以党建促院建。一年来,医院持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持续优化医院应急队伍和组建党员先锋队,顺利完成支部换届,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年来,医院切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七项制度和三审三校制度,深入开展清廉医院建设成效巩固,行业专项治理和“四合理”专项整治工作,有效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坚持以党建促文建。强化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作用,医院党支部先后组织观看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党的二十大开幕式,接受大会精神洗礼;观看省纪委公开曝光借培训名义搞公款旅游问题的典型案例、《带你回家》和《家道》等现实记录题材,累计观看300余人次,实现警钟长鸣;牵头与区消防大队强强联合,挂牌“火焰蓝”康复理疗中心,开院外驻地式服务站点先河;与中国银行罗江支行总支委员会开展支部共建,实现结对互促,共谋发展。一年来,医院外宣工作亮点纷呈,推出学习强国平台信息3条,省级以上媒体刊载6条,推出“杏林健谈”健康科普等微信公众号10余条,有效树立了医院的良好形象和文化品牌。

  坚持以党建促群建。一年来,医院党支部牵头,工会、团支部通力配合,先后组织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三八妇女节系列活动、“5·12”护士节和职工运动会系列活动,凝聚起全体职工一心一意谋发展和全心全意谱新篇的良好劲头。

  2022年,是全体罗江中医人抗击新冠病毒疫情至关重要的一年,一年来,医院全体职工长期奋战在院内、外两个战场,院内保持为辖区群众提供正常有序良好的医疗服务,用中医药特色技术守护着桑梓安宁;援外梯队先后帮助成都、绵阳等友邻城市开展流调、核酸采集、标本检测和隔离点驻守等疫情防控工作。尤其是本年度“10·14”“11·15”两轮本土疫情中,全体中医人在各个岗位坚守,在各条战线坚挺,在各个防疫网格(点)中坚持。全年累计外派任务1万余人次,累计外派时长约6万余小时。为守护辖区内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安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年来,医院持续发挥中医药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的独特作用,医院专家团队根据奥密克戎毒株致病特点,结合罗江区气候、环境特征,对原四号方(固本益肺方)再来优化和调整,推出预防五号方(理气固本汤)。两轮本土疫情中,医院向多个隔离场所及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免费配送预防中药大锅汤4万余袋,累计服务3万余人次;向全区企事业、机关单位平价(零加成)调剂、煎制、配送中药汤剂2万余剂,累计服务2万余人次;向全院职工、在院患者及家属免费提供中药大锅汤2万剂,累计2万余人次。同时,医院在上级专项资金的支持下,紧急采购两台三缸煎药机,全力保障好区域内中医药治病防病的需求。

  一是以项目为载体,推进民生服务走深走实。2022年,医院持续推进中医康复进残疾人家庭、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增值服务、残疾人心理支持性服务及残疾人托养服务等四大民生项目,为区域内残疾人家庭送医上门;医院承接的脑瘫智障儿童康复训练项目有序扎实推进,为全区的脑瘫、智障儿童提供更多康复可能,为患儿家庭注入了新的希望,五个项目累计服务残疾人家庭4670余户,累计服务残疾患者7000余人次。

  二是以任务为抓手,推进民生实事落实落细。医院党政班子齐抓共管,全面协调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本年度,医院已派出帮扶干部300余人次,深入家庭、了解情况、制定规划,帮助发展项目,医院对口联系的苏桥村全体贫困户大多数已走出了困境,全年度无因病返贫情况。

  医院立足基层、扎根基层、强建基层、服务基层,开展多渠道多形式互帮互带,一起发展,提升全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和获得感。一是医院积极做好中医强基层“扶基层,提能力”工作。把实施中医强基层“百千万”行动作为夯实全区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医院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落实主体责任,充分的发挥医院、中医医师积极性,建机制、补短板、强弱项,积极落实县级“万名中医”联村帮扶行动,扫除基层中医药服务盲点、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医院组建21名中医帮扶专业方面技术人员,结成23对中医帮扶对子,累计下乡400余人次,开展专业方面技术讲授300余次,入户随访400余户,协助解决转诊服务40余起,开展中医进家庭义诊义检200余次。二是组织并且开展中医适宜技术、乡村医生、中医药传染病防治等多场培训,不断的提高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中医药人员专业方面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累计培训10余场次,惠及400余人次。

  一年来,医院抢抓“十四五”发展和四川省建设中医药改革示范区的良好机遇,有效启动和推动医院分院建设前期准备工作,一直在优化流程和科室设置,新购置钬激光等专科设备,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一直在优化硬件设施,多渠道提升人才吸引力,本年度新进入医护人才27 名,为医院后期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医院逐步突破用人在学历、编制、年龄、职称等方面的限制,实际做到“用人唯才,任人唯德”,医院选派陈佳、罗晓伟、孙颖等青年后备人才参加第五期西经管理学院院长职业化培训研修班,强化后备人才的职业化管理上的水准,并形成长期机制,不断的提高中层干部的综合素养和后备党政班子的领导力与凝聚力。

  一年来,医院持续推进名中医师承工作,现目前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指导老师1名,新增师徒结对1对;省级名中医1名,新增师承结对1对;新增市级名中医1名,新增师承结对3对。其中青年医务工作者赵红、董友芝参加省市中医适宜技术技能竞赛、韩健参加市级中医经典竞赛、陈佳参加成德眉资中医药技能竞赛均取得优异成绩,现医院师承结对机制日益完善,为后期青年医务工作者申报区、市级名中医打下良好基础。

  一年来,医院着力于挖掘现有中青年、中初级专业方面技术人才发展的潜在能力,使医院和卫健系统医疗专家库人员、管理人员由中老年向中青年过渡,让医院永葆活力,长葆内生力。目前我院中层干部41人,其中40岁以下的19人,占比46.34%。

  今年,德阳市罗江区中医医院在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管理平台,完成骨科“中医药+ERAS”理念在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融合性应用和针灸科芪珠祛斑散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与运用,目前两项科研项目均已通过市卫健委、省中管局审核,医院整体科研实力上阶上档。

  医院热情参加罗江区“双创”工作,医院对食堂进行专项整治,对医院外墙做综合打造,通过LED显示屏、宣传栏、口头等多种方式来进行氛围营造,先后派驻志愿者到万安镇街道、小区开展支援服务工作,为罗江区“双创”工作注入中医血液,现目前两项工作均已高质量通过评审。

  为积极有效的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医”,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的民生实事工作进程,德阳市罗江区中医医院安排资金20余万元,持续推进老年友善医院建设成效巩固,分阶段推动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建设,为老年人就医提供力所能及的便利,让“爱老、助老、敬老”人文理念深入人心。

  为提升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尽快完成扶优补短建设等目标任务,医院争取到中央财政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第二批补助资金200万元和罗江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项目资金20万(持续五年),用于优势专科(专病)建设、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为医院后期建设注入了新动力。

  目前,儿科为省级重点中医专科,骨伤科为四川省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科室、德阳市中医重点专科,针灸科为市级重点中医专科,肺病科(内科)为德阳市重点中医专科在建科室,本年度全国基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肛肠科申报德阳市中医重点专科,经过前期3年的扎实准备,通过阶段性自评和院内初评,已基本达到市级重点专科建设科室标准,将同肺病科和针灸科一起清理验收。

  2022年,是罗江中医人彰显“提携玉龙为君死”的慷慨大义的一年,是罗江中医人展现“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无畏冲锋的一年,是罗江中医人践行“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无私奉献的一年。一年来,全体中医人用初心书写着动人故事,用热血演绎着激情岁月。

  2023年,是德阳市罗江区中医医院建院70周年,是该院新一届党支部班子谋新篇、画新图、开新局的一年,德阳市罗江区中医医院将继续以“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韧劲,“会当击水三千里”的拼劲,“不指南方不肯休”闯劲,扎实推进医院分院工程建设、稳步提升医疗服务的品质、全力改善医疗技术水平,为推动区域内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凝练罗江中医血液,为守护区域万家灯火团圆,贡献罗江中医力量,为守护区域内斑斓星空长明,注入罗江中医动力。(陈佳)


相关 文章
相关 产品
竞技宝测速入口